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2021-12-20
648

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岗位需求变化背景下,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入理解“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逻辑内涵和时代特征,是探索基于产教融合、赛教结合、书证融通的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前提条件。

一、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逻辑内涵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随着产教深入融合需求和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等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器”而被广泛认可的,其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在市场人才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的双向结构要素中深度融合,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融合育人模式。

“岗”即市场岗位能力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更新迭代会引起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产业行业最新技能标准、岗位需求、用工数量,以企业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点,以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相融合为载体,以企业培养与校内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平台,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业需求与专业设置、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是对接产业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导航仪。

“课”即学校课程及教学体系,在高职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体系紧扣行业发展需求,围绕专业群发展的组群逻辑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从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建立“岗课对接”的师资、设备场地、实践文化等资源,是教育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战场。

“赛”即校级、省部级、行业类、国家级和世界级五级技能大赛,“以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展示高端技能引领教学改革”,“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是对接竞赛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试金石。

“证”即1+X证书,在院校内实施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学习者完成某一职业岗位关键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职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后获得的关于某种专项职业技能或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对接证书界进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凭证。

“岗课赛证”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需为抓手,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产业界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导向,教育界提供人才培养机会,竞赛界提供人才展示平台,证书界提供人才认可凭证,进而在四个系统主体间联结的同时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四个育人要素的融合: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竞赛标准与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合;企业培训内容、教学内容、竞赛项目与X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生产过程、教学过程、赛训过程与X证书考试流程的融合;企业考核形式、课程评价方法、竞赛评分标准与技能鉴定方式的融合。

四个融合又推动着企业资源(企业大师、工作场地设施、校企合作投入资金、生产情境、企业文化氛围等)、学校资源(师资、模拟实训场地、学校经费、实践环境、校园文化等)、大赛资源(专家裁判资源、技能竞赛平台、大赛组委会经费、竞赛氛围、大赛环境等)、证书资源(行业专家资源、证书认定平台、证书认定费用、考证情景、行业文化等)等人力、物力、财力、环境、文化五大资源要素全方位的融合,通过“岗课赛证”四大主体及四大育人要素、五大资源要素的相互融合实现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见表1)。

image.png

二、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时代价值

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内涵质量转变,培育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责任担当,也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转型、高水平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

第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随着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智能化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增加了操作设备及技术的复杂性程度;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组织架构的灵活化和岗位间界限的模糊化加快了岗位间流动的速度。在此环境下,精通某一职业领域专门知识、技能的单一化技术技能人才,已难以适应当今产业发展所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的载体,融合了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的育人要求,可以使所培养的人才掌握产业发展所需的多项必备技能和最新技能,从而缓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技能供需不匹配、人才“输出”质量难以获得行业企业认可等矛盾,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所需。

第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展现了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特征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高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进一步围绕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在教学层面予以落实,“岗课对接”着重构建产业链与教育链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校企共同构建适应产业需求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体现了“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类型建设需要。“课赛融合”以各级技能大赛为纽带,从技能大赛的准备、培训、参赛等方面不断提升参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个体在群体竞技的氛围中实现“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需求。“课证互融”从整体行业需求角度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贯穿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使教学内容和X技能培训相互融合,培养现阶段产业发展所需的拥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第三,“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满足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需要。高职毕业生能力达成是实现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全国高职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从2016届的83%上升至2020届的86%”。这表明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对接岗位要求,日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但不容忽视的是,“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两难依旧并存,关键原因在于高职毕业生所达成的能力程度难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以及难以获得行业企业认可。“岗课赛证”融合企业岗位发展需求,并通过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证书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复合化、标准化、透明化,使所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和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输出”标准的共同认可,从而在共同认可中实现更满意的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Copyright © 2021 成都飞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